醫院訊息

長庚大小事,專業領域獲取各界信賴

記者會資訊

要注意血糖,不要輕忽糖尿病前期!

2024-10-19◎長庚行政中心公共事務部
生活方式變化和飲食西化影響,糖尿病發病率逐年上升,最新數據顯示,台灣糖尿病盛行率約10.3%,表示成年人每10人中就有1人是糖尿病患者,對個人健康構成威脅,也對家庭和整個社會帶來沉重負擔。長庚醫院今(19)日舉辦衛教講座,讓更多人認識糖尿病正確的觀念、介紹藥物的新進展、破除對胰島素錯誤的迷思、教導體重管理的良方,以及如何足部護理以避免感染,吸引近二百位民眾到場聆聽。

長庚醫院今年規畫四場<大師開講>活動,第四場主題為糖尿病,邀請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林永昌和五位新陳代謝科醫師分享專業知識。林永昌副院長開場指出,糖尿病是影響國人健康最重要的慢性病之一,可能使身體的大、小血管、神經系統逐漸產生病變,甚至引發腦中風、心血管疾病和心臟衰竭,近年併發慢性腎臟病與腎衰竭而接受透析治療的比例也逐年增加。長庚醫院對於糖尿病的研究與發展著重在預防、早期診斷和治療,並引進先進技術例如胰島素幫浦與AI調控血糖,提供更有效的血糖控制,幫助患者穩定血糖,改善生活品質。

林口長庚新陳代謝科林怡瑄醫師表示,糖尿病是一種代謝症候群疾病,代謝症候群的主要特徵包括腹部肥胖、高血壓、血糖異常、三酸甘油脂過高及好膽固醇低(HDL)低,當這些因素同時存在時,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會大幅上升。根據臨床研究顯示,代謝症候群患者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是正常人的6.9倍、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為2.5倍。代謝症候群還會增加癌症、非酒精性脂肪肝、高尿酸、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以及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風險。

她說,預防和管理代謝症候群的關鍵在於健康的生活方式。透過均衡飲食、避免過多攝取高糖、高脂肪的食物,並增加纖維攝取,能有效降低代謝症候群的風險。規律的運動、戒菸、控制體重、充足的睡眠以及定期健康檢查,也都是降低風險的有效措施。

高雄長庚新陳代謝科周振凱主任指出,胰島素負責控制血糖進入組織細胞,當胰島素分泌量不足或身體對胰島素降血糖反應不佳,就可能發生糖尿病。胰島素注射劑可通過補充胰島素來達到降低血糖的效果。而腸泌素針劑(GLP-1 RA)是第二型糖尿病控糖的藥物之一,與胰島素不同,腸泌素是一種由腸道分泌的內分泌激素,能根據血糖水平和身體需求來調節血糖,並有助抑制食慾控制體重,但僅依賴腸泌素減重而不調整生活習慣,長期使用後仍可能面臨體重反彈的風險。

基隆長庚新陳代謝科周桂美醫師表示,胰島素在某些人的認知中是一種「有害物質」,誤以為注射胰島素是一種治療失敗的標誌,使用它代表病情嚴重,會成癮或導致腎臟損傷,甚至需要洗腎。其實胰島素是由胰臟的胰島β細胞分泌,主要功能是調節血糖,是身體的「血糖守護者」。相比口服藥物更能有效、持久地降低血糖,且對肝腎無毒性。隨著基因工程技術的發展,現今的胰島素注射方式已大大改良,減少了注射的疼痛,使患者能夠更輕鬆地管理糖尿病。

桃園長庚新陳代謝科許嘉容醫師表示,糖尿病和肥胖息息相關,體重控制不但可以改善胰島素抗性,使血糖更好控制,還能減少共病症和併發症的風險,如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壓等。她強調,飲食是體重控制的核心,均衡的飲食包含適當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減少脂肪的攝取,外食族以餐盤比例及相對少油的烹調方式來選擇餐點,一樣可以達到有效的飲食控制。規律運動也是體重管理的重要部分,可促進胰島素發揮功能,有助於血糖控制,且能夠改善高血脂。建議糖尿病患每週至少運動150分鐘,每天做30分鐘以上,若無法一次執行30分鐘運動,也可改為一天執行多次10分鐘,一樣可以達到效果。

嘉義長庚新陳代謝科林詠翔醫師指出,糖尿病足潰瘍會對病友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可能導致截肢或死亡。潰瘍癒合困難的成因,可能是周邊動脈疾病、感染、或生物膜以及局部異常壓力。可以透過血管重建、抗生素治療、減壓、清創以及適當的傷口照護來治療;無法癒合的潰瘍、嚴重感染或壞疽,也可外科手術治療,轉介至有多團隊照護的醫療機構將可顯著改善糖尿病足的預後。預防潰瘍發生,病友應每日清洗、檢視足部,並且穿著適當鞋具避免赤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