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體系

從事醫療事業,促進全民健康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檢驗醫學部

科系簡介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檢驗醫學部在首任科主任孫建峰醫師與繼任的盧章智醫師帶領下,自2000年全面導入完善的檢驗品質管理系統,於2003年通過美國臨床病理學會(CAP)認證,成為台灣第一家取得CAP認證之醫學中心,迄今已持續8次通過CAP認證審查,本院的臨床檢驗品質已臻國際水準,有效提供國際化優質的醫學檢驗服務。
 本科繼2004年獲得SNQ專科特色組「品質金獎」,2011年再次得到SNQ資訊管理組品質銀獎的肯定,是目前國內醫學檢驗唯一獲得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競賽SNQ雙殊榮的檢驗機構。2008年初率先引進”精實思維(Lean process)”,進行組織變革並整合自動化機台,2009年底順利建構以e化自動軌道系統運作的中央檢驗室,更經由國內外標竿學習後,導入各項具特色的流程,自行開發智慧檢驗資訊專家系統(eLIMS expert),運用資訊科技協助執行檢驗分析前、中、後作業流程及品質管控,邁向全面e化品質自主管理的新階段。
 為發展尖端檢驗技術與提供檢驗報告判讀評注服務,科內聘有臨床病理專科醫師與助理教授級研發主任,並陸續引進串聯質譜儀、基質輔助雷射脫附游離飛行時間質譜儀、次世代基因定序儀等高科技精密儀器,進行微量毒藥物定量檢測、微生物快速鑑定,及發展個人化基因醫學檢驗,以實現成為國際級檢驗室之遠景。
 我們秉持長庚創辦人『要做就做最好的』追求卓越之理念,進一步發展精準醫學檢驗,並以完整之檢驗品質管理系統為基礎,透過精實思維的實踐、標竿學習、科內各項品質提升委員會活動、落實全科管理人運作,以及每年10組品管圈進行改善等方式,持續進行科內各項品質精進與改善,以強化檢驗服務價值。品質、創新、熱誠、團隊、安全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擁有高素質的臨床病理醫師與醫檢師團隊及先進精密的儀器設備,將繼續共同努力,實現成為國際水準之優質臨床醫學檢驗室的目標。

醫療團隊

姓名 職位 專長 連結
闕宗熙
科主任 檢驗醫學、臨床生化學、分子生物檢驗、微生物/病毒學、輸血醫學 醫師資料
楊晶安
主治醫師 檢驗醫學、分子診斷、免疫學、風濕病學、兒科醫學、多體學、精準醫學、液態切片 醫師資料
溫瀅皓
主治醫師 檢驗醫學、臨床病理學、血液學、血癌淋巴癌免疫分型分析、血小板功能評估、細胞鏡檢學、輸血醫學 醫師資料
王信堯
主治醫師 檢驗醫學、微生物檢驗、生物感測、醫療人工智慧 醫師資料
余家瑞
醫師 醫師資料

醫技團隊

姓名 職位
黃瓊瑰 部主任
林佳霓 檢驗醫學醫檢主任
郭安靜 檢驗醫學醫檢副主任
張永達 檢驗醫學醫檢副主任

服務與特色

一、首創高科技抽血試管自動貼標籤及抽血流程資訊管理系統
檢體採集時,正確的病人辨識流程是提昇檢驗作業安全的第一步,我們為達到零失誤的檢體採檢,於2009年率先購置全台灣第一條雙向全自動抽血試管自動貼標籤系統,含兩台日本製TMC ROBO 787自動採血試管貼標籤機及10台輸送桌。這一套ROBO自動貼管機引進我們後,除了發揮基本自動貼管功能外,最大的挑戰是其軟體需”改裝”適合我們抽血作業流程。為了架構一完整的抽血流程資訊管理系統,本院資管處特別派一組團隊,裝機前花費三個月時間,先與來自日本原廠的工程師討論及設計我們之需求,包括創新之客製化抽血序號單(顯示抽血序號、抽血區、及可帶出檢驗資訊之條碼)、連接叫號系統、執行抽血前需讀健保卡,(透過採血指示書與健保卡完成病人辨識,為此作業還特別購置平板電腦、讀卡機及夾於螢幕下之讀標籤機,方便抽血醫檢師一體作業)等功能。於正式裝機後,亦與日本工程師合作,每日作登記與收件操作模式的簡化與壓力測試直至系統穩定。此外為避免病人長時間等候帶來的不安與不適,打造一個有效率、優質的服務環境是第一線抽血櫃檯首要目標。因此我們一直訂有『門診抽血等候時間小於10分鐘之比例需大於95%』之品質指標,以監控服務品質。為達此目標,我們亦創新開發時效追蹤程式,配合擷取此ROBO系統記錄之各作業點時間(登記時間、叫號時間、採檢時間、完成時間)並回傳至LIS,方便設計資訊化管理報表,以利於抽血時效之掌控,適時調整人力以減少等候時間。此套系統上線一年後,因應病人抽血檢驗資訊須上傳台灣健保局,為此,我們資訊人員再度與日本原廠合作,以一個禮拜的時間修訂程式增加此功能,因此,硬體設施需再搭配有彈性的軟體設計才可面對各種挑戰,並發揮最大的效能。此套抽血作業流程如下:病人於登記處報到後,會取得抽血序號條碼單→檢驗資訊系統(LIS)傳達給ROBO系統→自動準備試管並貼上含病人姓名的條碼標籤及抽血指示書於試管收集托盤→抽血人員按呼叫鍵→等候區的叫號系統會呼叫號碼請病人到指定抽血座位抽血→ROBO自動將病人專屬的試管托盤傳送到採檢人員的位置→掃描托盤內的抽血指示書插入健保卡或掃描病人專屬抽血序號條碼單→電腦比對病人基本資料與採檢管資料→資料相符螢幕會顯示"O",不正確會顯示"X"→抽血人員口頭詢問病人姓名達到三重核對完成病人抽血→按FINISH鍵呼叫下一位病人。

二、急診病人檢體辨識資訊化管理
為提供急診及住院病房病人安全的就醫環境及快速的檢驗報告,我們首先於2006年和資管部與急診部門跨部門合作,並於2007年實施條碼化病人辨識與醫囑無紙化作業,透過檢體條碼給予之訊息,達到醫囑與採檢流程管理資訊化,並於2010年逐步推廣至病房護理站,並監控各環節之作業流程,持續品質精進:
(1).檢驗醫囑條碼化及無紙化簡化作業流程:我們提供之檢驗項目繁多,由護理站人工列印檢驗單據、人工核對病人基本資料及檢驗單資料步驟繁瑣費時,易有人為疏失造成之錯誤,透過改善病人醫囑系統,將下載的病人醫囑列印出一個包含病人基本資料、檢驗資訊(包括檢驗項目、採檢容器、送檢方式與實驗室編號..等)的條碼,直接黏貼於採檢管後再採檢。系統依檢驗醫囑自動列印所需的檢體條碼數量,簡化護理人員採檢作業流程,避免檢驗室再次貼編號條碼人為所產生的錯誤,除大幅減少紙張之使用外,更因為收件作業與上機作業之流程改善,大大提昇急診整體檢驗時效。
(2).利用條碼資訊建置病人採檢自動辨識(Auto-ID)系統,降低醫療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以往護理師採檢時以肉眼作人工病人辨識,無法完全杜絕因人為疏忽造成之辨識錯誤,我們開發條碼資訊自動辨識系統三重核對功能,藉由條碼資訊科技之輔助,護理人員於病人抽血時使用無線條碼讀取槍,刷讀護理人員身分條碼、病人手圈條碼以及已貼在採檢管上的檢體資訊條碼,在三方資訊吻合時,條碼讀取器會發出確認的聲響,並回傳電腦記錄採檢人員及採檢時間;相反的,資訊不吻合時,條碼讀取槍會發出警告聲響,提醒護理人員病人辨識錯誤。同樣的模式亦應用於急診輸血病人,輸血前之備血採檢須以條碼讀取槍,三重核對病人、採檢管及抽血護理人員之條碼資訊;輸血時亦再次以條碼讀取槍三重核對病人、血袋及輸血護士之條碼資訊,以確保病人最高之輸血安全。

三、創新整合e化之自動化軌道系統
備有精密先進自動化的檢驗儀器設備近百台以及其他檢驗相關設備400多種,儀器與檢驗資訊系統(LIS)雙向連線,檢驗結果由儀器自動傳送,而且透過電腦即時監控檢驗品管,確保檢驗流程與結果正確快速。

聯絡資訊

TEL 03-3281200#2553
FAX 03-3971827
聯絡信箱 : lcp3920@cgmh.org.tw
位置說明 : 醫學大樓二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