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訊息

長庚大小事,專業領域獲取各界信賴

聚焦點

精準止痛新思維—介入性止痛

2022-03-31經營管理部
林口長庚麻醉部 陳詩佳醫師
50歲的徐女士,最近因為右手臂難以忍受的劇痛而求助於疼痛科醫師。經醫師診視後發現,她疼痛的主因是轉移性的腫瘤壓迫到臂神經叢,造成如電、燒、鑽、麻這樣的神經性疼痛。然而,腫瘤的位置在臂神經叢部位,如果要立即以手術切除的話,勢必造成上肢功能完全喪失的嚴重後果!經過與腫瘤科醫師討論,建議是以化療或放射療法使腫瘤慢慢縮小,以減輕症狀。然而這些治療需要時間,當下除了使用口服藥物,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減輕徐女士的疼痛?
面對這個棘手的案例,疼痛科醫師決定使用介入性止痛技術,為徐女士施行一次超音波導引的星狀神經節神經阻斷術(stellate ganglion nerve block)。作法是將局部麻醉藥等止痛藥物,以細針直接注射至支配患處的神經纖維周圍,來阻斷痛覺向上傳導的路徑。以徐女士的例子來說,目標--星狀神經節是一支配頭頸部和上肢交感神經的神經節,位於頸胸椎交界處的前外側。對其進行注射可以緩解多種頭頸部和上肢相關的疼痛,如偏頭痛、三叉神經痛、複雜性局部疼痛症候群CRPS等。過去傳統的注射方式是以手指在鎖骨上方觸診,避開頸動脈脈搏處下針。然而頸部乃人體之一複雜結構,頸椎旁有甲狀腺、食道、頸神經根等重要部位,更有甲狀腺動脈、頸動脈、椎動脈等血管經過,萬一將藥物注射至其中,可能產生痙攣、昏迷等極為嚴重後果。幸而由於科技的進步,現今有X光、超音波等進階影像學技術作為導引,讓施作者可以直接目視避開危險區域,既提升術式的安全性,亦可以因此提高注射止痛的成功率。
如此一來,不需破壞臂神經叢的結構,又能比口服藥物快速有效的止痛。果然,徐女士的症狀在第一次注射後改善了很多。不過開心之餘她還是不免憂慮,神經阻斷的效果只能是暫時的嗎?如果藥效退了又痛起來該怎麼辦?疼痛科醫師於是解釋,有時經過多次反覆注射,或是在皮下暫時性埋入導管持續地輸入藥物,可以打破慢性疼痛的惡性循環,讓病人可以較少的口服藥物得到不錯的止痛效果;或是日後與醫師討論、評估後,安排永久性的神經燒灼手術。
其實介入性止痛並不僅侷限於神經阻斷,例如對慢性發炎後沾黏的神經,可試著採取神經解套術(hydrodissection);對韌帶肌腱強度不足造成的痠痛,增生療法(prolotherapy)或有所幫助;對因癌症侵犯受損造成的頑固性疼痛,高頻熱凝(radiofrequency)、酒精等神經破壞術(neurolysis)也已占有重要的地位。隨著脊髓內輸注幫浦、脊髓神經刺激器(spinal cord stimulation)等更多新技術的問世,相信有更多的患者能夠得到助益。
畢竟致痛的成因很多,那止痛的方法也不會是千篇一律。
超音波下可明顯分辨肌肉血管跟神經的界線,避免損傷重要器官
神經阻斷-以超音波認明目標位置後,以細針穿刺,將藥物送到神經周圍